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戰火下的俄羅斯】2025 莫斯科地鐵 - 地底下的華麗宮殿 Moscow Metro: Underground Palace - 地鐵地圖/參觀路線/小故事...


實際造訪俄羅斯就會發現, 俄羅斯好大, 莫斯科更大!! 隨便走個景點都是幾千步起跳....真想像當地人一樣用個電動滑板車 (對喔, 莫斯科沒有e-bike, 只有e-scooter!! 用電動滑板車比e-bike安全~合理多了!!) 唯獨一個景點, 不大需要走太多路, 也不大需要花錢: 進站出站理論上就一張車票 :) 就是地底下的華麗宮殿 - 俄羅斯地鐵!! 也適合行程第一天東西南北還搞不清楚時, 就來坐坐地鐵到處看看 - 記得搭配 Troika 三日卡喔!!


一開始看到莫斯科地鐵地圖, 一定會大吃一驚: 莫斯科地鐵目前共有14條線, 270 站
這樣的規模, 在歐洲和倫敦地鐵接近, 而僅只小輸巴黎地鐵 (16條線, 308 站); 但路線總長度 450 公里, 日均乘客量 700-900 萬, 幾乎都是巴黎地鐵的兩倍! 堪稱是歐洲最大的地鐵系統!!

而走進莫斯科地鐵,你會看到吊燈高掛、壁畫林立、雕像林立,仿若進入地下博物館! 作為全球最繁忙的地鐵系統之一,它不僅是城市交通動脈,更是一部活生生的蘇聯歷史、美術展覽與社會意識形態的體現。

史達林主義美學的體現

早在帝俄時期,便有人提出在莫斯科建設地下鐵路的構想。1902年,第一份地鐵計畫書提交給政府,但隨後俄國發生政局劇變,革命、戰爭接踵而來,這一設想擱淺近三十年。直到1930年代初,蘇聯在史達林的領導下決定大規模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地鐵工程終於被重新提上議程。1931年,蘇聯最高蘇維埃批准莫斯科地鐵興建計畫,並在1935年5月15日,地鐵正式通車; 最高時速為60公里/小時,相較之下同時的紐約地鐵最高時速僅為45公里/小時

莫斯科地鐵最初只有一條線,從索科利尼基(Сокольники)到公園文化站(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長11公里,共13站。這一條線的建設不僅是技術工程,更是政治象徵—展示共產主義制度下的效率與集體力量。

地鐵建設動員了成千上萬的工人與志願者,甚至還有政治犯參與施工。蘇聯政府稱其為「人民的地鐵」,象徵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果。在史達林時代,地鐵的建設不只是交通需要,更是意識形態的具現。莫斯科地鐵的豪華裝飾目的在於向人民展示共產主義帶來的美好未來,讓工人階級也能享受「宮殿級」的空間。

因此各車站都由頂尖建築師與藝術家設計,以主題性極強的形式呈現,充滿蘇聯象徵、革命歷史、農工英雄、科技進步與民族團結等內容。例如,基輔站(Киевская)讚頌俄烏友誼,革命廣場站(Площадь Революции)展示革命英雄群像等

史達林時代的地鐵站設計風格被稱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建築」,強調壯麗、宏偉、對稱與裝飾性。從建築用材(大理石、青銅、水晶)到壁畫題材(工農兵、科技成就、紅軍勝利),無不旨在營造一種「烏托邦的現實」,讓人民在通勤時,也沉浸於國家的榮耀中。

華麗五號線: 冷戰高峰期的藝術結晶

打開莫斯科地鐵地圖, 可能會接近昏倒; 這麼大的一圈圈地鐵, 是要怎麼逛阿

但是, 歷史往往就是莫名的奇妙. 比對後各家資料: 莫北協, LP, AI, 再將之標在地圖上; 竟然驚訝地發現, 這些華麗的宮殿車站, 好像都集中在....五號環狀線上(棕線) !!查了資料, 果然, 五號線確實有它的歷史特殊意義!

1940年代末期,冷戰開始升溫,蘇聯需要一條地鐵能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轉移人員與物資的核心交通環。因此,五號線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戰略性軍事設施。當時莫斯科地鐵已有多條放射狀線(如1號紅線、2號綠線等),但彼此轉乘需經過市中心,極不方便。五號線的出現,如同一條地下「連環道」,使所有線路之間可快速互通,大幅緩解轉乘壓力。

事實上五號線正是史達林個人命令下的「國家象徵」工程! 五號線的多數車站是在1949–1954年間建成,正值史達林晚年集權的顛峰時期。當時的建築理念明確主張地鐵應是:“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社會主義的勝利紀念碑。”

因此,五號線被視為「地鐵中的展覽館」與「城市地下榮耀之環」,當時不計成本使用大理石、花崗岩、馬賽克、水晶吊燈、青銅雕塑等裝飾元素。

同時五號線每站為一座「地區名片」, 五號線沿途站名與設計均帶有強烈象徵意義,例如:

基輔站(Киевская):展現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兄弟情誼」
白俄羅斯站(Белорусская):有白俄羅斯農村題材的馬賽克畫
共青團站(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採巴洛克風格裝飾,呈現勝利與英雄主義
塔甘站(Таганская):青瓷浮雕,讚頌蘇聯人民各行各業

這種設計方式將地鐵站變成「蘇聯各民族、各領域」的象徵櫥窗,加強國內團結與政權合法性。

之後五號線成為國際宣傳展示用地:冷戰時期,外賓常被安排參觀五號線車站,以展示蘇聯藝術與工業實力. 成為地鐵建築高峰的代表:許多建築師與藝術家以參與五號線工程為榮; 也成為後來路線裝飾無法超越的標竿. 後來隨著赫魯雪夫上台後提出「節儉美學」,蘇聯地鐵裝飾風格開始轉向簡約,因此五號線被視為最後的輝煌與巔峰。

地底下的華麗宮殿

地底下的華麗宮殿之旅, 從一開始就會震撼不已: 因為一開始就會坐到傳說中的長長電梯, 直通地底!!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擁有世界上最深的地鐵! 目前歐洲最深的地鐵在聖彼得堡的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ая(海軍部站)約86米, 全球僅次於北韓平壤的地鐵; 莫斯科的Парк Победы(勝利公園站)也有約84米 (但各站平均起來聖彼得堡地鐵更深). 勝利公園站電扶梯長達 126 公尺; 相較於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 從地下的板南線一直到地上的文湖線, 長長的電扶梯但只約49公尺 - 相比可以感覺, 俄羅斯地鐵究竟有多深

地鐵蓋這麼深, 眾所皆知的理由是, 冷戰時期防禦的需求. 蘇聯將地鐵當作民防設施與戰爭時的避難所,尤其莫斯科作為首都,具有最高安全等級要求。許多站設有厚重防爆門,可於戰時關閉成為防空洞與指揮中心; 深度可抵禦核武衝擊與生化攻擊。不過除此以外, 其實也有實際地理上的考量. 如聖彼得堡建於涅瓦河三角洲上的沼澤地帶,地質極其鬆軟、水位高。若不深挖,極易塌陷或滲水,只能挖至基岩層以確保安全。因此聖彼得堡不得不建得非常深,有時比核防空洞還深。

每次下到地鐵, 就要花個兩三分鐘坐這長長的電扶梯....走行程由於非常累, 這兩三分鐘倒成為我的放空時間 (可別睡著啦); 觀察我的鄰居們, 大家很井然有序地站在右邊, 靜靜地看手機或是翻翻書....這兩三分鐘的靜默, 很奇妙

Credit: Wikimedia / Peter H

終於下到乘車層. 俄國地鐵最棒的一點就是: 兩個不同方向的車, 真的就在正對面! 不會像其他城市地鐵, 兩個方向的車明明就在隔壁, 卻要我繞一大圈上上下下; 就算是兩地鐵線交錯, 俄國地鐵也不需要走太久的時間就換到另條線, 不會像中國大陸的地鐵, 換條線繞來繞去, 真是要掉半條命 (所以目前出遊歐洲, 幾乎都以巴士為主, 很少再下地鐵了....累)

而自從發現了華麗宮殿五號線這個祕密後, 走跳莫斯科地鐵就變得格外輕鬆!! 其實就是坐上五號線, 每到一個站就可以下來拍拍; 這真是一個完成度極高的行程! 而每次出站其實都是個小驚喜; 有時你會看到華麗巴洛克的宮殿, 有時看到反差極大的現代工業化設計(如發電廠站)....每次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驚喜連連

發電廠站, Credit: Wikimedia / A.Savin

還有個小確幸是, 在每個大理石柱子的背面, 很巧思地設計成嵌入大理石的椅子; 所以走累了, 你可以坐在大理石椅欣賞這些藝術作品, 而絲毫沒有椅子的突兀感

即便行前已經看過許多照片, 和莫北協的分享等, 實地到了地鐵現場, 從2D照片變成了3D立體實景, 身處於地底中的華麗宮殿, 還是很震撼的. 就如同在紅場, 此時地鐵裡其實比想像中的人少得多, 即便是在地鐵紅場站, 這應該是最熱鬧的一站, 都還沒有到很壅擠的情況; 所以大部分時間, 就是看我一個人到處在這裡東拍拍西拍拍....真是一個人獨享的華麗地下宮殿!!

推薦車站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英文: Komsomolskaya 共青團站)
5 vs 1 號線 (注意共青團站五號線和一號線共站, 但華麗宮殿是在五號線這邊喔)

共青團站幾乎是所有資料一致推薦的 no.1 !!
如果你只夠時間來一站, 來這裡就對了
宮殿式拱頂+巨型吊燈+馬賽克描繪俄國歷史英雄,超華麗

Credit: Wikimedia / A.Savin

Киевская(英文: Kievskaya 基輔站)
5 vs 3 vs 4 號線
烏克蘭風格馬賽克+瓷磚壁畫+水晶吊燈,象徵烏俄兄弟情

Белорусская(英文: Belorusskaya, 白俄羅斯站)
5 vs 2 號線
白俄民族服飾人物浮雕+農業場景馬賽克

二號線也通往機場. 從SVO機場搭乘機場快線可到二號線起點
白俄羅斯站的外面就是白俄羅斯火車站
藍綠色為底色的火車站, 也是個很有特色的攝影點喔


Таганская(英文: Taganskaya, 塔甘站)
藍底白邊的青瓷浮雕,描繪士兵、女工、農民,風格獨特

Новослободская(英文: Novoslobodskaya, 新阿爾巴特站)
5 vs 9 號線
彩色玻璃窗+宗教風格裝飾,宛如地下教堂



===== 玩耍小常識 =====

1. 官網上的莫斯科地鐵地圖, 歡迎下載
中文版是直接俄文音譯下來, 我覺得讀起來沒有英文簡單
但有需要仍可使用

高清英文版 PDF
高清繁體中文版 PDF

俄羅斯延伸閱讀

戰火下的俄羅斯之一: 沒有西方世界的俄羅斯    
戰火下的俄羅斯之二: 行前準備: 電子簽證/醫療保險/入境後的住宿登記
戰火下的俄羅斯之三: 莫斯科地鐵 - 地底下的華麗宮殿


沒有留言: